绿松石的雕件是否需要分级?我认为这是势在必行的。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两个大小差不多的雕件,价格会有那么大差距?这个价格是怎么制定出来的?到底多少钱购买才是合理的价格?很多人在准备购买雕件的时候,都会有类似的疑问。
这就是因为绿松石雕件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分级制度,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没有—个可供参考的评判标准,因此就会有疑惑,就会混乱。
在这里,我来为绿松石雕件制定一个四级的分级制度,可以作为一种参考。这四级分别是:收藏级、{dj0}、精品级、普通级。
很多商家或者藏家在标榜自己的藏品时,会自誉为“收藏级”,这大多是一种自我夸耀的说法。那么,什么样的雕件能够真正达到“收藏级”?
我认为,—件“收藏级”的作品,必然是工、料、韵俱佳的。工和料不必解释,只说说“韵”。
北宋的范温认为:“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韵苟不胜,亦亡其美。”又说:“韵者,美之极。”明确指出“韵”是{zg}的美。明代诗论家陆时雍更是将“韵”看作艺术的本质和灵魂,说:“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可以说,“韵”是区别艺术与非艺术,高级艺术与低级艺术的根本界限。
“韵”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原生本土范畴,标示着超群脱俗之美,南朝谢赫以“韵”论画,唐末司空图以“韵”品诗,宋代黄庭坚以“韵”评书法,我们也要以“韵”评雕件。
那么,什么是“韵”?五代的荆浩在《笔法记》中这样描述:“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北宋的范温说,“有余意之谓韵”。有余意,言之不尽,内蕴无穷,这是真正美学意义上的“韵”。
对于绿松石来说,工科俱佳的雕件并不鲜见,但是,有“韵”的就凤毛麟角了,这和雕刻者的艺术修养和人生感悟有着重要的联系。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收藏级”,基本不会在市场上流通。
{dj0}就是工料俱佳,但是没有“韵”——料子无可挑剔,雕刻技艺精湛,只是少了上文所说的“韵”。这样的{dj0}品,在目前的市场上已经属于比较xx的东两。
精品级就是料子—般,但是雕刻工艺精湛,进行了巧妙的设计,以精湛的雕刻工艺弥朴了料子的缺陷,或是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换句话说,是雕刻师“救”了这块料子。
普通级就是料子—般,雕刻工艺不太细致的普通雕件,这样成色和级别的雕件,在市场上存量极大,可以说达到泛褴的程度,只能作为佩戴把玩的实用品,基本上不具备收藏前景和升值保值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