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0]160号文下达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后更名为《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任务,在水利部领导下,由水利部科学技术司、农村水利司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编制组自1991年4月开始工作,1994年3月完成征求意见稿,1996年4月完成送审稿,并于1997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分总则,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总体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排水系统,田间工程,灌排建筑物,喷灌和微灌系统,环境监测与保护以及附属工程设施,共12章36节356条和15个附录,内容全面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结构计算以外的各个方面。既有将灌溉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总体设计,也有灌溉工程枢纽和单项灌排建筑物设计;既bao括了水源工程、输配水渠道、排水沟和畦灌、沟灌等常规设计内容,也bao含了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喷灌、微灌节水等新技术;既对灌区环境保护设计提出了要求,也对逐步实现灌区现化管理所必须设置的附属工程设施作出了规定。
无坝引水枢纽河道的水位和流量能满足取水要求、无须建坝抬高水位的引水枢纽。一般由进水闸、冲沙闸和导流堤组成。进水闸用来控制进入干渠的流量,并防止底沙进入干渠。冲沙闸用来冲刷淤积在进水闸前的泥沙,通过它的泄水造成人工环流,使河道主流方向固定,同时在洪水期间宣泄多余水量。导流堤用来引导水流顺畅地引入进水闸,洪水期间部分水量从导流堤上溢流。进水闸和冲沙闸总是紧靠在一起的,它们在渠首工程中的相互位置一般有两种布置方式:①正面排沙,侧面引水。当河流水量大,含沙多,除保证本灌区的灌溉用水外,还有足够的流量冲沙或还需要分水给下游灌区时,常布置成这种形式。其泄水方向和主流方向一致,进水闸的轴线和主流成一锐角,一般为30°~40°,以减轻洪水对进水闸的冲击力,而冲沙闸则能有效地冲掉沉积在渠首的沙石。②正面引水,侧面排沙。当河道水量少,灌溉面积大时,布置成这种形式可增大进水流量。进水闸的轴线与主流方向一致,而冲沙闸与主流流向成较大角度(接近90°)。这时常有较多的沙石进入渠道中,必须加大干渠纵坡,并沿渠线布置适当的冲沙闸。导流堤的布置从泄水闸开始向上游河道延伸到接近主流,使主流沿导流堤入渠。导流堤与主流的夹角以10°~30°为宜。过大时如遇洪水堤易被冲毁而影响引水;过小则将增加导流堤长度,增大工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