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00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200多起不同程度的城市内涝灾害……在建设用地出让中,越低洼易涝的地开发商越抢着要,因为拆迁难度小,投资回收快。这使城区原有的xx湖泊、水塘等被填平改造,沟渠被堵塞占用,原来的自然排水系统被破坏,导致城市范围内自有排涝能力缺失。”一旦台风来临就形成“城中看海”——马路变成游泳池,大街成池塘可抓鱼,汽车漂浮水面成为小船,小区住宅也是“海景房”;雨水退却后,城市的河流水量急剧变少,地下水位快速下降,水资源短缺现象严重。
产生“城中看海”的原因除土地出让存在短视,侵占湖泊、河流等水域面积,让城市水量调节功能大打折扣之外,还存在:一是绿化不够、地面过度硬化,有的小区物业为了创收,竟将已有的绿化带平整后建停车位,导致花草树木的涵养水源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二是一些城市认识不到位,光顾着筑路、盖楼、建轨道交通等看得见的政绩,而对城市水系统建设不重视,导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中标准过低,没有实现雨污分流,当需要发挥排水作用时,严重的超负荷就造成了积水内涝现象。
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海绵城市指上世纪90年末,国外发展起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在降雨时能将径流雨水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以德国等国的城市经验看,建设海绵城市后,能够具有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好“弹性”,即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把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此外,如此功能的发挥还可明显增加“城市蓝”,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蓝天白云的天数更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意味着我国城市建设将发生彻底转变,城镇排水防涝系统的建设从过去的“修大管子”为主,发展到地下管网建设的quan mian优化升级。2015年9月29日,李总理总理召开的guo wu yuan 常务会议,研究批准出台我国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一系列制度规定,就是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采取生物、工程和管理等措施进行城市水生态的建设、修复与提升,其作用主要有:一方面,有效地涵养水资源并大大增强城市的防涝能力;另一方面,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海绵城市在我国也有踪影。今年以来,始建于北宋的赣州福寿沟面临1998年以来最为严峻的汛情,却以其先进的排水系统避免洪水浸泡,得到“可以不让城市内涝的千年工程”“抗洪xx”等赞誉。今年8月22日,李总理总理察时称赞道,福寿沟防洪排涝,造福百姓、延寿千秋。城市建设既要面子、又要里子,地方相关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渐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在城乡统筹中加大海绵城市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实现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展目标。
水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元素之一,看似寻常,有非同寻常。在人类诞生之前水就诞生了,没有水,也就没有人类,没有一切生命。水是生命之源,水也是有生命的,甚至有着强烈的生命意志。只有追溯生命之源,人类才能接近生命与存在的真相。上善若水任方圆。
在有集雨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修建水窖、塘坝和雨水蓄水池等。直接收集雨水有效的缓解了饮水困难,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雨水收集回用设施的建立也是雨水收集的另外一种方式。是水资源开发的一个创新举措,为城市雨水资源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雨水收集,不但可以灌溉农田,而且为城市绿地、街道洒水、城市建设提供了水源,减轻了抗旱防灾的压力。同时,促使地下水位回升,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等。
2012年7月1日起实施的《无锡市供水条例》中提到“市政、绿化、景观、环卫、居民住宅小区的公共环境等用水,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雨水”;“规划用地面积二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应当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城市雨水收集的工作。
城市雨水收集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能广泛收集雨水,将雨水进行处理,再用到小区的景观湖和绿化上,既节约了水资源,又缓解了城区防汛的压力,可谓两全其美。
城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城市雨水利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 政策法规的引导,需要规划设计人员的技术支持,需要城市市政管理部门的维护管理。当然,更需要民众的广泛理解与支持。
有人问作家龙应台: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龙应台说:一场雨足矣——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窝子捞鱼,这大概是个发展中国家。
而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中,每每暴雨来袭之后,街道水漫金山,交通堵塞,行人举步维艰的场景却屡见不鲜,让人不禁疑惑,原本可以作为资源收集与利用的雨水,在中国的大城市中,却是这般场景?
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针对因建筑屋顶、路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主要bao括收集、储存和净化后的直接利用;利用各种人工或自然水体、池塘、湿地或低洼地对雨水径流实施调蓄、净化和利用,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各种人工或自然渗透设施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显著时空不均。因此近年我国为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局面正着手进行南水北调工程,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作为缺水地区不能坐等外源调水,应充分开发和回收利用当地一切可能的水资源,其中城市雨水就是长期忽视的一种水资源。通过雨水的合理收集与利用,补充地下水源,削减城市洪峰流量,有效控制地面水体的污染,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雨水收集利用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已是非常重视的产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这些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建立了完善的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洗车、浇庭院、洗衣fu、冲厕和回灌地下水。
中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在缺水地区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标准性应用。比较典型的有山东的长岛县、大连的獐子岛和浙江省舟山市葫芦岛等雨水集流利用工程。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基本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但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西安等许多城市相继开展研究。
雨水收集与利用·前景
目前我国对城市雨水的利用率仍然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在目前水资源紧张、水污染加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城市雨水作为补充水源加以开发利用,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