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项部腧穴一般不宜用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针法,不宜留针。
2、孕妇3个月以内者,小腹及腰骶部穴位禁针;3个月以上者,上腹部及某些针感强烈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也应禁针。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不宜用针。
3、皮肤之感染、溃疡、瘢痕部位,不宜针刺。
4、进针时有触电感,疼痛明显或针尖触及坚硬组织时,应退针而不宜继续进针。
5、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需待其恢复后再zhi疗。
6、体质虚弱的患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用卧位。
7、避开血管针刺,以防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8、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穴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xx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xx全身疾病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zy1}的贡献,直到如今,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针灸有疏通经络的作用,简言之,就是人体的经络会出现一定的淤阻现象,采用针灸法,可以使经络保持通畅,并且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往往经络不通的人,气血不通,就会表现出浮肿、肿胀、瘀斑等症状,采用针灸xx后,可以有效缓解。
针灸有调和阴阳的作用,世界万物都分阴阳,人同样如此,人体内部阴阳失衡便会导致疾病出现,因此在养生时平衡阴阳就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而通过针灸的方法平衡身体内部的阴阳,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针灸有补虚泄实的作用,补虚泄实对于健康来说十分的重要,身体虚自然就需要进补,而身体内部邪气过多自然就要将它排除,可以说补虚泄实是一种保护健康的重要因素,而通过针灸便可以很好的实施这一过程,让身体的健康得以保证!
针灸对情绪、气血的调节作用是直接的。不少患者在接受针灸的过程中,会有“轻飘飘”,“全身放松”,“压力全无”等一系列神奇的体验。
这种感受,源自经络的调节,使“神清气顺”。神清则气和,气和则血通。有个7岁的小男孩,本来是做视力保健针灸的。在针灸后,他告诉我:“医生叔叔,扎上针后,我自己好像飞起来了~”。有个30岁的女性,做财务工作,精神紧张,压力很大。在针灸后,她告诉我:“张医生,只要您给我针灸后,我就感觉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