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不是真核细胞内一种重要和独特的细胞器。人体内的细胞每天要合成几千克的ATP ,且95%的ATP是由线粒体中的呼吸链所产生,因此,苍耳子横切片,线粒体被称为细胞内的“能量工厂”。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进行能量转换,为所需要的细胞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890年,德国生物学家Altmann首先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动物内存着一种颗粒状的结构,藿香茎纵切片,称作生命小体。1897年Benda 重复了以上实验。并将之命名为线粒体,源于希腊字mito:线,颠茄草叶横切片,chondrion:颗粒)。1904年Meves在植物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器。1900年Michaelis 用翟纳斯绿B(Janusgreen B)对线粒体进行活体染色,并证实了线粒体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1912年kingsbury头一个提出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的场所。1913年Engel-hardt证明磷酸化和氧的消耗偶联在一起。1943-1950年,kennedy 和Lehninger进一步证明,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氧化均发生在线粒体内。其后。Lehninger又发现氧化磷酸化需要电子传递。1952-1953年,Palade和Sjostrand各自利用电镜技术观察到线粒体的精细结构,切片,1963-1964年又确定线粒体内有存在,从而分子水平上对线粒体的结构及其功能有了较而深入的认识。
盖玻片的厚度对于高分辨率显微镜来说至关重要。典型的生物显微镜物镜设计用于1.5号盖玻片(厚度0.17mm),安装座用于将玻璃罩固定在滑盖上。使用偏离此预期厚度的盖玻片将导致球面像差和分辨率和图像强度的降低。专业目标可用于对没有盖玻片的标本进行成像,或者可以具有允许用户适应替代盖玻片厚度的校正套环。
当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应用薄薄的易碎透明小片,这个小片就是玻片。在光学上,用于产生相位差的一种类似玻璃材料的薄片。
玻片的用法:
涂片:将材料均匀的涂布在载玻片上。
装片:将生物材料置于载玻片和盖片之间,施加一定压力,将组织细胞压散。
切片: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玻片标本。
涂片法
涂片材料有单细胞生物、小型藻类、血液、xx培养液、动植物的疏松组织、花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