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制造业发达的城市,中山在“2016 年广东省‘互联网’试点项目”上,就有6个入选项目集中在“互联网+先进制造”项目上,彰显了中山在“互联网先进制造”方面的优势。随着智造2025的推进,省市对产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扶持力度正在加大,中山一批企业已经意识到“互联网+”对工业实体的提升作用,主动拥抱工业互联网,加速中山制造业与互联网的交融发展。不过,中山互联网+制造业的长足发展,仍需进一步xx工业信息化融合度低、产业链短等难题。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互联网+制造业”是两化深度融合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核心体现,其内涵是将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到制造业全生命周期,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的发展,以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等形式构建现代制造业体系。
管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还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跨界融合,核心都是两大关键领域,即信息通信技术和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最终提升产品制造的品质,“互联网+制造业”实质上是两化深度融合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体现。
中山制造企业积极探路“互联网+”
作为制造业发达的城市,中山企业经历多年发展,已经积累了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具备非常优秀的制造能力,具备实施“互联网+”和发展大数据应用的基础。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下,中山制造业企业吹响二次革命的号角,积极探索“互联网+”转型之道。
自2005年开始,中山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触“网”,例如沙溪镇的休闲服装、大涌镇的牛仔服装、三乡镇的鞋业、小榄镇的五金锁具、南头镇和东风镇的小家电、古镇的灯饰等也都已经开启“互联网+”大门。其中,华帝、奥马等公司也已经在电商行业做到了类目前列;明阳风电集团利用物联网、云平台和大数据等IT技术手段,建立高效的风机故诊断及专家系统。
借力“互联网+”加速转型道路上,最典型的当属“木森林模式”。在资本并购的发展机遇下,木林森多次技术变革让其已快速发展成为行业的龙头。在企业二次转型变革道路上,其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快速扩张与柔性化生产制造之间产生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木森林主动拥抱“互联网+”,借助阿里云的“工业大脑”构建车间级“神经网络”,逐渐从少品种大批量向多品种大批量的方式转变,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交流”,深化人与物之间的“交互”,加速企业的深度转型。
由“汗水经济”向“智慧经济”转型,由“中山制造”向“中山智造”、“中山质造”转型,是紧迫而艰巨任务。在这时代大背景下,中山市政府擦亮产业园区招牌,聚集园区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发展“互联网+”模式。
富湾工业园就是一个例证。已走过30多年发展历程的富湾工业园,曾经是中山制造业聚集区的土地,如今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中山美居产业园。中山美居产业园的定位,是以“互联网+”思维打造助推中山家具产业转型升级的心脏。
家具产业是中山经济的重要支撑。港口镇的游艺设备、古镇的灯饰、大涌镇的红木家具,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70%、60%、40%。如今,中山把这些分散在各个专业镇的产品,以专业集群形式集中到产业园,形成了“中山美居”新概念,形成良好的电商集聚效应。
自2013年7月建设以来,中山美居产业园致力于为灯饰、家具、家电、服装、食品、家居装饰、创意设计等美居产业提供服务,利用美居产业大数据,培育和支持电子商务后台技术、跨境电商、微营销、互联网整合推广方案提供、电商培训、电商代理运营等互联网企业,引入中国家居等“互联网+”企业200多家,“中山美居”列入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
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全要素连接的枢纽,是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拓展的核心载体,也是产业未来发展的竞争焦点。过去几年,中山大力推动技术改造,促使制造业与互联网交融发展,触发企业探索专项领域工业云平台建设,撒下“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大网。
2017年年底,中山有3家企业入选“广东省首批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分别是中山英达思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鑫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广东硕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上述企业,均是扎根中山多年、已经在技改上先行发力的企业。如,广东硕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就是在运营中山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过程中,进一步延伸出互联网解决方案的服务体系。目前该企业正在大力布局互联网+先进制造,已经开放了部分软硬件,并自建了云平台。
今年7月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的“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第二批)”名单中,中山又有两家企业入选“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商”,分别是东方国信(中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黑子信息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工业信息化融合度低
在中山,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的必然趋势,然而工业领域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对大型企业而言,普遍存在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深度较低、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效率提升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则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应用困难等问题。
产业链短且创新力不足
在“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强市”战略号角下,虽然中山制造业获得了高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大,但中山制造业经济总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业、金属制品业、照明器具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等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低端传统工业比重偏高,容易造成制造业产业链短、技术创新力不足、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
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
中山不少制造业企业管理机制及管理模式与互联网思维不相适应。中山部分企业对发展“互联网+制造业”存在一定畏难情绪,不少制造企业不熟悉互联网的思维和运作模式,在企业战略制定上很少涉及互联网模式的应用。
“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短缺
本土的高校资源不充裕,缺乏大型“互联网+”平台,在“互联网+”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中山既掌握互联网技术,又熟悉制造业的复合型管理精英更是稀缺。中山市政府于2012年11月就出台了《中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但这些政策缺乏对“互联网+制造业”人才的针对性和实操性,对解决中山“互联网+制造业”人才短缺问题的推动效果有限。
提高用户贴近度促成制造业变革
“互联网+制造业”模式下,用户贴近度体现了对客户体验的重视和C2B的倒逼机制。距离最终用户较近的行业容易受客户需求的影响,从而在生产、研发、销售等环节产生变革。沙溪服装等个性需求较强的消费品企业已率先向互联网转型,规模化个性定制模式已经开始在中山运用;中山装备制造业工作“母机”已经支撑柔性制造、按需制造等的装备,发展智能装备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强。中山传统制造业需要侧重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提供精准供应链服务、生产监控和节能减排,通过提高用户贴近度促成制造业变革。
发展新型研发组织提升企业效率
受空间、资源等限制,中山传统制造业研发没计环节主要在企业内部完成。云平台则可以为中山制造企业提供开放的协同服务,设计人员可通过共享平台,查看和利用云端设计资源和软件,实现企业内部及企业间合作与协同共享。
创新制造模式助力网络智能生产
对个性化、多样化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中山制造企业需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在生产执行过程中,探索智能制造、网络化制造、云制造等全新生产模式。中山制造业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跨地区的动态企业联合体成为现实,不仅能帮助企业有效实现设计、制造资源的共享协同和优化配置,还有助于提高中山制造业企业快速反应和竞争能力、对中山大型制造企业来说,网络化制造能使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得以通过更灵活、更有效率的方式集聚资源,提升竞争力;中山中小制造企业则可在网络协同过程中找到与xxxx合作机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供应链协同作战促高效无缝对接
中山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与上下游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客户的直接连通,集聚供应信息并进行深度挖掘分析,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匹配精度和调运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产成品和在制品库存,缩短对客户服务的响应时间。中山制造企业应加大与上游供应商无缝对接力度,快速聚集行业内优质供应商资源,在最短时间以{zd1}成本实现原材料采购的高效匹配。
以专业镇为突破点深化融合力度
中山发展“互联网+制造业”需要从专业镇升级改造的需求出发,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调动各专业镇企业发展“互联网+制造”的积极性、针对各专业镇的产业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搭建“互联网+制造”细分制造业行业平台,发挥各专业镇企业在模式创新、深化应用等方面的主体作用,支持专业镇制造企业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行动,开放物联网平台.建设智能制造云平台,力争为专业镇规模化工业企业提供网络协同制造业大数据应用、生产追溯管理等互联网制造服务。
让中山制造企业“上云上平台”
中山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与上下游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客户的直接连通,集聚供应信息并进行深度挖掘分析,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匹配精度和调运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产成品和在制品库存,缩短对客户服务的响应时间。
目前,由中国电信中山分公司、中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以及黑子信息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中山电信黑子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是中山新型研发的云平台,也是中山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的一个典型个案。
该平台主要面向传统制造业产业升级,可为企业提供产品智能化一体化解决方案、共性技术研发、公共实验室、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服务。截至今年2月,该平台共联系接触中山各行业制造型企业400多家,推广制定工业互联网和智慧厂区整体解决方案超过300套,拉动制造业产值15亿元。当前,中国移动也加入到了中山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建设浪潮中。
打造大数据园区培育“智造”示范线
中山出台的《中山市“互联网+”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加快推进“互联网+”工作。中山将聚力抓好智能化制造示范线建设,在优势传统行业中,培育1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线(自动化生产示范项目),并积极开展新型公共服务平台集群建设。
在打造广东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先行先试示范区的过程中,中山计划重点推进火炬—东区大数据产业发展基地、三角镇中联信息科技园和南区北斗物联网产业园等3个大数据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载体。
早在2012年,中山市便被列入国内首批北斗卫星导航城市应用示范市。中山计划开发建设覆盖全市的北斗智能综合应用管理体系,在南区建设规划面积5500亩的航天北斗物联网产业园。计划到2020年,基地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00亿元。
位于三角镇占地454亩的中联信息科技产业园目前正处于规划建设,火炬区与东区还计划合作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基地。
除了上述3大平台之外,中山还将以网络基础设施层、数据载体层、行业云应用层和数据运营层共4个层次为主体,通过创建广东省大数据发展综合试验区,形成“413工程”,将自身打造成为广东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先行先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