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成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深圳市是我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早在1998年,深圳市政府率先响应国家关于创建节水型城市的号召,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我市在2004年开始启动了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通过6年创建,我市目前创建工作自评得分104分,已圆满完成各项创建任务,达到了申报国家节水型城市的条件。据了解,6年来,深圳在法规建设、节水技术标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据介绍,通过这几年不断探索、深入实践和不懈努力,我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已初见成效:2004年以来,全市平均每年新增节水规模1亿立方米,供水增幅由10%以上大幅回落至3%~5%;2009年,全市万元GDP耗水量21.89立方米,处在国内{lx1}水平,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6%,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市民节水认知率达到90%;各行业用水、节水、排水行为日益规范,市民节水意识显著增强,节水型城市建设步入新阶段。
再生水用途多
保洁绿化大有可为
在深圳南山区的商业闹市中,有一片微波粼粼的景观池,有时,你还会看见活力四射的景观喷泉,迸发出的小水珠在南国炎炎烈日下折射出七色的彩虹。当你看到美丽的景色甚至想去戏水时,你会发现,旁边的一个绿色牌子上写着:“此处为再生水,人体不接触为宜”。
原来是“再生水”循环利用。记者了解到,“再生水”是指各种排水经过深度处理后,达到规定的再生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社会上也称其为“中水”。据介绍,现在,深圳的中水已被广泛用于景观用水、厕所冲洗、园林灌溉、道路保洁、车辆清洗等需要大量耗水的领域。充分循环利用这些经过“特别处理”后的中水,既能节约自来水、减少资源浪费,又能充分满足社会生活中对水质没有过高要求领域的需要,可谓一举两得。
高效科学节水机制逐步建立
为解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水资源“难以为继”的问题,市水务局、市节水办积极探索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确立了“开源节流、节约优先”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方针;依托水务一体化管理的体制优势,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科技、教育等手段,创新了管水用水模式,初步建立起政府调控、制度约束、市场引导、典型带动、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提高了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了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有限的水资源量支撑了深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市水务局、市节水办以六大创新打造长效节水机制。一是创新经济发展思路,建立节水型的产业经济发展机制。深圳以节水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重点扶持发展低耗水的高新技术企业,较好地保证了区域及行业的用水供需平衡。二是创新节水管理制度,建立法规保障机制。通过推动出台指导全市节水管理的地方性规章、加大节水执法力度等方式,为节水管理提供较完备的法律保障。三是创新水资源分配模式,建立双控管理机制,实行全市用水总量控制与用户用水计划管理相结合。四是创新水资源利用方式,建立节水市场调节机制。五是创新供排水管理理念,建立节水减排防污机制。六是创新技术支撑平台,建立节水科技xx机制。
中水回用 受到专家好评
深南电路工程师陈军介绍,中水回用是该公司减少污水排放量的核心。而正是该企业的这项技术,受到了专家考察组的好评
据介绍,深南电路公司使用超滤系统将有机外排水进行回用后,把中水主要用于园区、宿舍楼冲洗厕所,以及公司废气处理塔使用,回用量约350吨/天,2009年总回用量9万多吨,回用率达到60%。而其龙岗工厂和南山工厂将外排废水经过工艺处理后引入,每天回用量为250吨左右。
在污水处理方面,深南电路在建设中高强度投入,创新性地将废水、废液细分为28类,引进先进的三废处理工艺,各类污水经过处理后污染物含量不仅稳定达标,而且经分类处理后污染物因子排放浓度低于国家一级标准50%以下。细致的废水分类和前期充分的规划为后期中水回用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持。此外,深南电路自2001年开始就推行完善用水考核制度。